Page 63 - 1957
P. 63
有个“南”。南是南音或南调,《诗经》中《周南》《召南》的诗,原
是相当于现在河南、湖北一带地方的歌谣。《国风》旧有十五,分出
二南,还剩十三;而其中邶、鄘两国的诗,现经考定,都是卫诗,那
么只有十一《国风》了。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经考
定实是《宋颂》。至于搜集的歌谣,大概是在二南、《国风》和《小
雅》里。
赋、比、兴的意义,说法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
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
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
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说的人无罪,听的
人却可警诫自己。《诗经》里许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
地硬派作政教的意义了。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
作兴。《毛传》只在有兴的地方标出,不标赋、比;想来赋义是易见
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
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毛传》标出的兴诗,共一百十六篇,《国
风》中最多,《小雅》第二,按现在说,这两部分搜集的歌谣多,所
以譬喻的句子也便多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先秦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