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1936
P. 80

52                                              哲学简史



           论只是一个偶然的猜想,肯定是不准确的。道尔顿在近代重现

           原子论时,充分注意到古希腊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发现这
           是对他观察到的化合物组合比例不变的一种解释。
               原子论并非是一种偶然发现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与解

           释本身的逻辑结构有关。给某物一个描述的目的是什么?它展
           示了所发生的事情是如何成为事物变化的结果的。因此,如果

           我们想解释物质对象的变化,我们必须参考假设的组成部分的
           变化排列来做到这一点。只要不研究原子本身,原子论的解释
           力就保持不变。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原子,原子就成为探究的对

           象,解释的实体就变成了亚原子粒子。这些亚原子粒子也无法
           解释。法国哲学家梅耶松(1859—1933)讨论了原子论的这一

           方面。因此,原子论本身与因果论的结构是一致的。
               原子论的进一步发展是由阿布德拉的德谟克利特完成的,
           其鼎盛期大约是公元前 420 年。他比较特别的贡献是进一步对

           人们的感官印象和事物的本来面目作了区分。根据原子论,我
           们周围的世界实际上是由运动中的原子组成的,所以我们以不

           同的方式体验它。这导致了后来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的区别。
           一方面是形式、大小、材质,另一方面是颜色、声音、味道
           等。后者是根据前者来解释的,前者属于原子本身。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再次遇到原子论。它的局限
           性是什么,我们将在适当的地方讨论。在这里,我们只指出,

           原子论不是幻想思辨的产物,而是经过一百五十年酝酿的对米
           利都学派问题的严肃回答。
               除了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原子论还产生了新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