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66

文所引的嘲歌都取宝塔式也是一种)。文人诗词沿用这些技巧的很多。

              “重叠”是诗歌的特殊表现法,《诗经》中大部分诗可以为例。词
           中用“重叠”的甚多,例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
          《调笑令》)。

              “接字”在古体诗转韵时或由甲段转入乙段时,常用来做联络上
           下文的工具,例如:“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君怀常不开,贱妾当

           何依。”(曹植《怨歌行》)“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
           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李白《扶风豪士歌》)

              “趁韵”在诗词中最普通。诗人作诗,思想的方向常受韵脚字指
           定,先想到一个韵脚字而后找一个句子把它嵌进去。“和韵”也还是

           一种“趁韵”。韩愈和苏轼的诗里“趁韵”例最多。他们以为韵压得
           愈险,诗也就愈精工。

              “排比”是赋和律诗、骈文所必用的形式。
              “回文”在诗词中有专体,例如苏轼《题金山寺》一首七律,倒

           读顺读都成意义,观首联“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可知。

               这只是几条实例。凡是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大半来自民俗歌谣,都
           不免含有几分文字游戏的意味。诗人驾驭媒介的能力愈大,游戏的成

           分也就愈多。他们力有余裕,便任意挥霍,显得豪爽不羁。
               从民歌看,人对文字游戏的嗜好是天然的、普遍的。凡是艺术都

           带有几分游戏意味,诗歌也不例外。中国诗中文字游戏的成分有时似
           过火一点。我们现代人偏重意境和情趣,对于文字游戏不免轻视。一



           46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