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65

僧点会吹管,点点僧会撞钟;奔葫芦把会说法,把葫芦奔

                   会念经。



                   这种搬砖弄瓦式的文字游戏是一般歌谣的特色。它们本来也有意
               义,但是着重点并不在意义而在声音的滑稽凑合。如专论意义,这种

               叠床架屋的堆砌似太冗沓。但是一般民众爱好它们,正因为其冗沓。
               他们仿佛觉得这样圆转自如的声音凑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巧妙。

                   在上举两例中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是“重叠”,一大串模样相同的音调像滚珠倾水似的一直流

               注下去。它们本来是一盘散沙,只借这个共同的模型和几个固定不变
               的字句联络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是“接字”,下句的意义和上句的意义本不相属,只是下句
               起首数字和上句收尾数字相同,下句所取的方向完全是由上句收尾字

               决定。
                   第三是“趁韵”,这和“接字”一样,下句跟着上句,不是因为

               意义相衔接,而是因为声音相类似。例如“宰牛没血,气得打铁;打
               铁没风,气得撞钟”。

                   第四是“排比”,因为歌词每两句成为一个单位,这两句在意
               义上和声音上通常彼此对仗,例如“奔葫芦把会说法,把葫芦奔会

               念经”。
                   第五是“颠倒”或“回文”,下句文字全体或部分倒转上句文字,

               例如“玲珑塔,塔玲珑”。
                   以上只略举文字游戏中几种常见的技巧,其实它们并不止此(上



                                                            中国诗学七讲    45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