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63

除纤巧之外别无可取,就未免堕入魔道了。

                   总之,隐语为描写诗的雏形,描写诗以赋规模为最大,赋即源
               于隐。后来咏物诗词也大半根据隐语原则。诗中的比喻(诗论家所谓

               比、兴),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寄托,也都含有隐语的意味。就声
               音说,诗用隐语为双关。如果依近代学者弗雷泽(Frazer)和弗洛伊

               德(Freud)诸人的学说,则一切神话寓言和宗教仪式以至文学名著大
               半都是隐语的变形,都各有一个“谜底”。这话牵涉较广,而且中国

               诗和神话的因缘较浅,所以略而不论。





                   三、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谐与隐都带有文字游戏性,不过都着重意义。有一种纯粹的文字

               游戏,着重点既不像谐在讥嘲人生世相的缺陷,又不像隐在事物中间
               的巧妙的凑合,而在文字本身声音的滑稽的排列,似应自成一类。

                   艺术和游戏都像斯宾塞(Spencer)所说的。有几分是余力的流
               露,是富裕生命的表现。初学一件东西都有几分困难,困难在勉强拿

               规矩法则来约束本无规矩法则的活动,在使自由零乱的活动来迁就固
               定的纪律与模范,学习的趣味就在逐渐战胜这种困难,使本来牵强笨

               拙的变为自然娴熟的。习惯既成,驾轻就熟,熟中生巧,于是对于所
               习得的活动有运用自如之乐。

                   到了这步功夫,我们不特不以迁就规范为困难,而且力有余裕,
               把它当作一件游戏工具,任意玩弄它来助兴取乐。小儿初学语言,到



                                                            中国诗学七讲    43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