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104
他们都是不满意于现世而有所渴求于另一世界。这种渴求颇类西
方的宗教情操,照理应该能产生一个很华严灿烂的理想世界来,但是
他们的理想都终于“流产”。他们对于现世的悲苦虽然都看得极清楚,
而对于另一世界的想象却很模糊。
他们的仙境有时在“碧云里”,有时在“碧海之东隅”,有时又在
西王母所住的瑶池,据李白的计算,它“去天三百里”。仙境有“上
皇”,服侍他的有吹笙的玉童和持芙蓉的灵妃。王乔、安期生、赤松
子诸人是仙界的“使徒”。仙境也很珍贵人世所珍贵的繁华,只看
“玉杯赐琼浆”,“但见金银台”,就可以想象仙人的阔绰。
仙人也不忘情于云山林泉的美景,所以“青溪千余仞”“云生梁
栋间”“翡翠戏兰苕”都值得流连玩赏。仙人最大的幸福是长寿,郭
璞说“千岁方婴孩”,还是太短,李白的仙人却“一餐历万岁”。仙人
都有极大的本领,能“囊括大块”“吸景驻光彩”“挥手折若木”“拂
此西日光”。升仙的方法是乘云驾鹤,但有时要采药炼丹,向“真
人”“长跪问宝诀”。
这种仙界的意象都从老庄虚无主义出发,兼采道家高举遗世的思
想。他们不知道后世道家虽托老学以自重,而道家思想和老子哲学实
有根本不能相容处。
老子以为“人之大患在于有身”,所以持“无欲以观其妙”为处
世金针,而道家却拼命求长寿,不能忘怀于琼楼玉宇和玉杯灵液的繁
华。超世而不能超欲,这是游仙派诗人的矛盾。
他们的矛盾还不仅此,他们表面虽想望超世,而骨子里却仍带有
很浓厚的儒家淑世主义的色彩,他们到底还没有丢开中华民族所特具
84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