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99
爱青天碧水以其对于视官愉快。这是健全人所本有的倾向,凡是诗人
都不免带有几分“感官主义”。近代西方有一派诗人,叫作“颓废派”
的,专重这种感官主义,在诗中尽量铺陈声色臭味。这种嗜好往往出
于个人的怪癖,不能算诗的上乘。
诗人对于自然爱好的第二种起于情趣的默契诉合。“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诸诗所表现的态度都属于这一类。这是多数中国诗人对
于自然的态度。
第三种是泛神主义,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
不可思议的妙谛,觉到超于人而时时在支配人的力量。自然的崇拜于
是成为一种宗教,它含有极原始的迷信和极神秘的哲学。这是多数西
方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中国诗人很少有达到这种境界的。陶潜和华
兹华斯都是著名的自然诗人,他们的诗有许多相类似。我们拿他们两
人来比较,就可以见出中西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大有分别。我们姑拿
陶诗《饮酒》为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此可知他对于自然,还是取“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他不
喜“久在樊笼里”,喜“园林无俗情”,所以居在“方宅十余亩,草屋
八九间”的宇宙里,也觉得“称心而言,人亦易足”。他的胸襟这样
豁达闲适,所以在“缅然睇曾邱”之际常“欣然有会意”。但是他不
中国诗学七讲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