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西南联大神话通识课
P. 86
声音。但儿孙太多时,老祖宗一时疏忽,认错了人,那是谁也不能担
保的。所以为保证老祖宗的注意,儿孙们最好是不时在老祖宗面前演
习他们本图腾的特殊姿态、动作与声调,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记忆。这
便是前面所讲的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而食和“禹步”的目的。
另一种保证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经常在装饰上表现着本图腾的特殊
形象,以便老祖宗随时随地见面就认识。代表这一种手段的实例,便
是我们马上就要讨论的龙图腾的“断发文身”的风俗。
“阿玛巴人(0mabas)的‘龟’部族,把头发剪成和龟的甲壳同
样的形式,在四边分成六条小辫,代表龟的四足与头尾。小鸟的部
族,则在额上梳成鸟的喙,有的又在脑后留小辫,以代表鸟的尾,在
两耳上梳成两簇头发,以代表鸟的两翼。有时更在身上刺画种种花
纹,力求与其图腾的形态相类似。”(胡愈之译《图腾主义》30 页)在
我国古代,有几个著名的修剪头发(断发)、刺画身体(文身)的民
族,其装饰的目的则在模拟龙的形状。
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 a 发文身,以像鳞虫。
(《淮南子 · 原道》 。高诱注曰:“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
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像鳞虫也。”)
诸发曰:“彼越……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
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说
a “ ”原误作“被”,从王引之校改。
64 西南联大神话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