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西南联大神话通识课
P. 43

本都具有,或被想象为具有清洁作用。尤其植物(如菊、术等)的臭

               味,矿物(如玉、黄金、丹砂等)的色泽都极容易联想到清洁,而被
                                   a
               赋予以消毒除秽诸功能 。少见而难得与形状诡异的自然物品(如芝
               菌、石乳等),都具有神秘性,也往往被认为有同样效验。由于早就
               假定了浊与重为同一物质的两种德性,因之除秽便等于轻身,所以这

               些东西都成为仙药了。加之这些东西多生于深山中,山据说为神灵之
               所在,这些说不定就是神的食品,人吃了,自然也能乘空而游,与神

               一样了。最初是于日常饮食之外,加服方药。后来许是有人追究过肉
                                                          b
               体所以浊重的原因,而归咎肉体所赖以长成的谷类 ,恰巧被排泄出
               来谷类的渣滓,分明足以为其本质浊秽的证验,于是这人便提倡只食
               药,不食谷的办法,即所谓“避谷法”。

                   但是最好的轻身剂恐怕还是气——本质轻浮的气。并且据说万物
               皆待气以生存 ,如果药物可以使人身轻,与其食药物,何如食药物所
                           c



               a  方药的名目甚多,如《抱朴子 · 仙药》所载,其中大概有不少的是先秦传下的旧法。此外
                  可以益寿补气的植物矿物,散见于《本草》及《列仙传》诸书者,亦不少。先秦古书中很
                  少明确地记载。属于植物类者,《楚辞》多言菊,《吕氏春秋 · 别类》“夫草有莘有藟,独
                  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属于矿物类的,大都只称玉,但这里所谓玉,大概包括
                  许多与玉同类或近似的矿物。
               b  他们说“谷气”于身有害,故《淮南子 · 坠形》曰“食谷者知慧而夭”。《庄子 · 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吕氏春秋 · 必己》篇“单豹好术,离俗弃尘,
                  不食谷实”,注曰:“不食谷实,行气道引也”,《史记 · 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
                  食谷”,又“乃学辟谷,道引轻身”,《新语 · 慎微》“绝五谷……求不死之道”,《列仙传》
                  上《赤将子舆传》“不食五谷,而啖百草花”,都是避谷之例。
               c  《庄子 · 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韩诗外传》八“然身何贵
                  也?莫贵于气。人得气则生,失气则死。”《抱朴子 · 至理》“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
                  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神仙思想的来源    21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