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西南联大神话通识课
P. 27

然而曰“难老”而不曰“不老”,措辞总算有些分寸,这样事实上也

               还相对的可能。若想到“不死”,如:



                   齐侯(景公)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饮酒乐,公曰:“古而无
               死,其乐若何?”(《左传 · 昭公二十年》)

                   用旂寿老毋死。(《齐         镈》)



               那就近乎荒唐了。景公酒酣耳热,一时失言,犹可原谅。《齐 镈》则
               是宗庙的祭器,何等严重,何以铭词中也载着这样的怪话?怪话何以

               又专出自齐人之口呢?学者必联想到战国时齐国的方士,以及一般人
               所深信的神仙说出于齐地的观念,因而断定这不死观念即神仙说之

               滥觞。至于神仙说何以产生在齐,则大家似乎已经默认了,是由于齐
               地滨海,海上岛屿及蜃气都是刺激幻想的对象。这两说都有相当的是

               处,但都不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实则春秋时的不死观念不会直接
               产生战国时的神仙说,齐国(山东半岛)也并非神仙的发祥地,因之

               海与神仙亦无因果关系。齐之所以前有不死观念,后有神仙说,当于
               其种族来源中求解答。

                                                             a
                   齐姜姓,四岳之后,春秋有姜戎,自称亦四岳之后 ,看来齐与姜
               戎本是同种。同姓之国,或在诸夏,或在四夷,这种情形在春秋时太





               a  姜戎,陆浑戎之一种,本居瓜州,为秦人所迫逐,归于晋,惠公赐以南鄙之田,以供晋之
                  兵役。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襄公十四年、昭公九年,襄公十四年戎子驹支曰:“我诸
                  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神仙思想的来源    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