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2021
P. 55

者为之分也。” (《荀子 · 富国》)此以功利主义说明社会国家之起源,

               而与一切礼教制度以理论的根据,与《墨子 · 尚同》所说同。
                   盖人有聪明才知,知人无群之不能生存,又知人无道德之不能为群,
               故知者制为道德制度,而人亦受之。“故知者为之分也”,“知者”二字极

               可注意。盖人之为此,乃以其有知识之故,非以其性中本有道德之故也。
                   以同一理由,荀子论礼之起源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

               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
               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
               求,使欲必不能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

               也。” (《荀子 · 礼论》)盖荀子以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不能
               不注重礼以矫人之性也。

                   礼之用除定分以节人之欲外,又为文以饰人之情。此方面荀子言
               之甚精。荀子亦重功利,与墨子有相同处。但荀子对于情感之态度,
               与墨子大不相同。墨子以其极端的功利主义之观点,以人之许多情感

               为无用无意义而压抑之,其结果为荀子所谓“蔽于用而不知文”。荀
               子虽亦主功利,然不如墨子之极端,故亦重视情感,重用亦重文。此

               可于荀子论丧祭礼中见之。
                   荀子论丧礼云:“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

               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据郝懿行校) ,终始一也。……故丧礼者,无
               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事生,饰始也;送死,

               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 (《荀子 · 礼论》)
                   衣衾棺椁,皆“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理智明知死者之已死,
               而情感仍望死者之犹生。于此际专依理智则不仁,专依情感则不智,

               故“大象其生以送其死”,则理智情感兼顾,仁而且智之道也。


                                                               子学时代   3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