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18
P. 60
兵力加于周室,其不越在东夷可知,而越在东夷者为子。然则子之此
义,正仲叔季之通称,与公子之义本无区别,仅事实上有土无土之差
耳。诸侯之卿士称子,亦缘在初诸为侯卿士者,正是诸侯之子。又王
甸中之小君,无宗子称伯者可征,或亦称子,如刘子尹子。若然,则
子之为称,亦王甸中众君之号,其称伯者,乃特得立长宗者耳。
至于蛮夷之有土者,则亦为人称子,自称王公侯伯。宗周钟:
“王肇遹省文 , 疆土。南国服子敢臽虐我土。”是金文中之证。若
《春秋》,则以子称一切蛮夷,尤为显然。此类子称,有若干即非被称
者之自认,又非王室班爵之号。此可证明者:例如荆楚,彼自称王,
诸侯与之订盟,无论其次序先后如何,准以散盘 氏称王之例,及
楚之实力,其必不贬号无疑也。然《春秋》记盟,犹书曰楚子。《国
语·吴语》:“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诸侯是以敢辞。夫
诸侯无二君,而周无二王。君若无卑天子,以干其不祥,而曰吴公,
孤敢不顺从君命,长弟许诺?吴王许诺,乃退就幕而会。吴公先歃,
晋侯亚之。”《春秋》书曰“吴子”,既与吴之自号不同,又与命圭有
异也;是以蛮夷待吴也。至命圭有命,固曰吴伯者,意者吴之本宗在
河东者已亡,句吴遂得承宗为伯乎?今又以金文较《春秋》,则莒自
称为侯,而《春秋》子之,邾自泛称公,而《春秋》子之,楚自称为
王、为公,而《春秋》子之。虽金文亦有自称子者,如许,然真在蛮
夷者,并不自居于子也。然则蛮夷称子,实以贱之,谓其不得比于长
宗耳。子伯之称既无间于王甸及畿外,其初义非爵,而为家族中之亲
属关系,无疑矣!
就子一称之演变观之,颇有可供人发噱者。子本卑称,而王子冠
以地名,则尊,微子箕子是也。不冠地名,则称王子,如王子比干。
此之为子,非可尽人得而子之。称于王室一家之内者,转之于外,颇
有不恭之嫌。满洲多尔衮当福临可汗初年摄政时,通于福临之母,臣
下奏章称曰叔父摄政王,此犹满人未习汉俗之严分内外。果有汉臣奏
请,叔父者,皇之叔父,非可尽人得而叔父之;遂冠皇于叔父之上。
此正如王子公子之造辞也。子一名在周初如何用,颇不了然,《周
48 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