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17
P. 44
认识这个常道叫作“明”。不认识这个常道而胡作乱为,就要受灾害
了。大概老子看见过多少成败兴亡,从那里面体会出一些自然的道
理,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有它自然的归趋。因而要沉机观变,以静
制动。他知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要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不待事情发展到“大”了,“难”了,
而当它还细小,还容易的时候,就解决它。看着他是“无为”,实际
上正是他妙于为。不动声色,不费手脚,什么都做好了。所以说“无
为而无不为”。这里面是有一些把戏。所以后来竟成为一种帝王统治
术,并且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拿羽毛扇的人物,往往喜欢“黄老”
(黄帝、老子),实在不是偶然的。
四、一个“反”字的妙诀
在老子许多微妙的言论里面有个诀窍,那就是一个“反”字。
他好说相反的,互相矛盾的话,几乎成了一个公式。如“大巧若
拙”“大辩若讷”“大直若曲”“大成若缺”“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乃至“不争而善
胜”“无为而无不为”……处处是反语。
这就叫作“正言若反”,正面话好像成了反面话。你说他是故弄
玄虚吗?不,这里面贯串着他的根本的方法论和宇宙观。
如上面所讲,老子是相信自然之道,相信宇宙间有个不可违犯
的自然规律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这个自然规律。那么这
个自然规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子告诉我们:“反者道之动。”这
就是说,自然之道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变化的。根据事物向反面发
展这个规律而加以利用,他常常把事情看得透过一层。大家以为不利
的,他反因以为利;大家看着是福的,他却从那里面看出祸来。所以
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此,他总是从反面下手。“将欲歙
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
32 哲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