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17
P. 48
看他讲“道”的妙用,全在善于屈伸而自全其身。这也可以说是
杨朱一路“为我”“贵己”的思想吧。
二、人貌而天行
尽管一龙一蛇,随时变化,深得处世的妙法,但有时候仍不免
遭祸,这又怎么办呢?庄子告诉我们说:“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既
然人力无可施,没有办法了,那就只有认为命该如此,听其自然。生
就任他生,死就任他死。把自己变成“虫臂”也好,变成“鼠肝”也
好,随他去。“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即使受了刖足之刑,把自己的
脚砍掉了,就好像丢掉一块土一样,心里也没有什么难过。人间哀乐
全入不到心里,好像失掉了人的感觉一样。这就叫作“有人之形,无
人之情”。因为形状是个人,所以能处在人群中;但是因为没有了人
的心情,所以人间的是非善恶好像和他没有什么关系。本来是非善恶
都是就人的思想行为而言的,只有人才讲到是非善恶上。假如一个人
的行动竟然像刮风、下雨、鸟鸣、花开一样,全是一种自然现象,那
还有什么是非善恶可言呢?这样,超脱了生死祸福,超脱了是非善
恶,自由自在,游戏人间,这就是庄子的理想生活。这是一种不认真
的生活态度,把生不当成生,把死不当成死,善恶是非,看得不过是
那么回事。他教人像“虚舟”“飘瓦”一样。无端飞来一块瓦,打在
你身上,纵使你是一个性情极褊急的人,也不至于对这瓦发脾气。一
个船碰了你,你发火了,正要向那船上的人闹气,但是一看见船上并
没有人,你的气也就消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虚舟”“飘瓦”都
是无知之物,对这些无知之物发什么脾气呢?庄子把这样“有人之
形,无人之情”,像自然界的无知之物一样的人,称为“人貌而天
行”。形貌是个人,而他的行动却活像“天”一样。这种境界怎样做
到呢?庄子不断提到一个“忘”字。“忘年”“忘义”“忘我”“忘物”
生死得丧,一齐忘掉,这不就大解脱,大自在了吗?很显然,这是没
36 哲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