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17
P. 41
一个。这班隐士,在那个历史大变革中,处于没落地位,过着隐遁生
活。他们不满现实,又逃避现实,思想倾向消极,不敢向前看,只好
向后看,因此把理想寄托在原始的村落社会。从《老子》书中我们可
以看见他们所描写的乌托邦——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
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一个社会,是自然的,不是文明的;是自由的,不是强权
的;是自给的,不是交易的;是静止的,不是活跃的;是小规模的,
不是大规模的。老子不像儒、墨诸家主张大一统,他所谓“小国寡
民”,实在还算不得“国”,算不得“民”,而正是一种原始的村落社
会。他只想有许多小村落在大地上自然地散布着,并不希望成为一个
有组织的大国家。他痛恨强权,所以说“强梁者不得其死”,“民不畏
死,奈何以死惧之”。他反对战争,所以说“佳兵者不祥”。他反对重
税,所以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他反对烦苛的法
令,所以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如此等等,他认为都是当权者
的罪恶。他似乎觉得政府是万恶的渊薮。他要摆脱这样强权的统治,
而代以自由自在的村落社会。在这样社会中,文化却不高。他们生活
很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
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的支配。老子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以智治国国之福”。“常使民无知无欲”。一切知识,一切文化,徒足
以长诈伪而丧天真,都是他们所要除去的。在这样社会中,交通贸
易,殊不发达。他们“老死不相往来”,“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他们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
这样社会中,人们固着在一定地方,“重死而不远徙”。生产方式,风
俗习惯,都不大起变动。他们认为自己所吃的饭食就是天下最好吃的
饭食,自己所穿的衣服就是天下最美丽的衣服,自己所居的地方就是
天下最安适的地方,自己所习惯的风俗就是天下最合意的风俗。各自
心满意足,永远因袭下去,一切都是静沉沉的。试把“小国寡民”这
先秦思想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