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17
P. 49
落阶级在物质世界中找不到出路,而只好自己哄自己,作一种无可奈
何的精神麻醉罢了。
三、盗亦有道
庄子所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思想,对于一切当权得势的统治阶
级是深切痛恨的。他看当时那些“诸侯”们都是大盗窃国。他打个比
喻:为着防小偷,所以把箱箧封得紧紧的,锁得牢牢的,可是一旦大
盗来了,连你的箧都拿走,还唯恐你封锁得不紧不牢呢。以此类推,
世俗所讲的什么“圣智仁义”,无非是为窃国大盗作工具,没有这些,
他们的国还守不住呢。如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
耶?并与其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
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
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胠箧》)齐国原有一套“圣智
之法”,满以为可以防止他的国家被人家窃去了。哪知道就有田成子
这样的大盗,不仅窃去齐国,并且连他所用以守其国的那一套“圣智
之法”也一并窃去。这样,齐国的“圣智之法”倒反而为田成子服务
了。“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
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
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同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住了小
盗,却便利了大盗。“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
存焉。”(同上)小盗有罪,而大盗当权。窃国大盗也居然讲起仁义来
了,这真是对于仁义的极大讽刺。
当个大盗也不容易,正需要圣智仁义这一套。“跖之徒问于跖曰:
‘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
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同上)看,从跖这个著名的大盗口
中居然讲出一大套圣智仁义来!没有这一套就不能成大盗。
先秦思想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