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17
P. 34
总之,墨家的确是讲“齐”不讲“畸”,讲“用”不讲“文”。
通贯十大主张,随处都可以看出这种意味。儒家说这是“蔽于用
而不知文”,是“有见于齐,无见于畸”,那么,墨家也未尝不可以反
唇相讥,说儒家是“蔽于文而不知用”,是“有见于畸,无见于齐”。
两种思想恰好针锋相对,倒是很有意味的。
二、会党式的集团
墨家这个集团,有组织,有纪律,有共同的信条,并且有生活上
的共同联系,和后世下层社会所结成的会党道门很有些相类。墨子在
一群“墨者”中,不仅是一位传道授业的先生,同时却还像是他们这
个集团的领袖。他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能发号施令,指挥他的门徒。
他常派遣他的门徒到各处去活动。如:“游公尚过于越”(《鲁
问》),“出曹公子于宋”(同上),“使胜绰事项子牛”(同上),“游耕
柱子于楚”(《耕柱》),“使管黔敖游高石子于卫”(同上)。这班人都
负有领袖的使命,并不是个人行动。有不能完成其使命的,就被撤
回。如使胜绰事项子牛,就是派他去齐国作“非攻”运动的。但是他
不称职,“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不能坚持自己的主义,所
以谴责他,把他召回来。又如墨子曾派禽滑厘等三百人去帮助宋国守
城,准备抵抗楚国的侵略,那更是有名的故事。《淮南子》上说:墨
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家这种服从领袖
壮烈牺牲的精神,直到墨子死后很长时间还保持着。请看下面一件
故事:
墨家有个巨子(墨家的首领称为巨子)名叫孟胜,和楚国的阳城
君很友善。当阳城君往楚国京城那里去的时候,把阳城这个地方托付
给他。后来阳城君死难了,楚国派人来接收阳城。孟胜不肯辜负阳城
君的委托把地方交出,但又没有力量抗拒,所以想报以死。他的弟子
徐弱劝他道:“如果死了有益于阳城君,那就死了也可以。死了并没有
22 哲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