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17
P. 20

市,成为城市的贫民。他们在一种新的潮流中被解放了,同时却又被
           这一新的潮流所吞没。秦汉以后中国农民的历史悲剧,从此揭开了
           序幕。





                          四、反映在思想界的阶级斗争


               当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阶级盛衰消长,起了很大变化,彼此利
           害迥然不同,尖锐地对立着,都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斗争。这反映
           在思想界,就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从表面上只看见春秋战
           国时代各学派争辩得那样热闹,却不知那里面正包含着各阶级的现实
           利害关系,包含着极其尖锐的阶级斗争。
               春秋战国时代究竟有多少学派呢?这很难说。司马谈讲“六家”
          (儒、墨、名、法、阴阳、道德),《汉书·艺文志》讲“九流”(儒、
           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另有小说家不列在九流之
           数),荀子、庄子,说法又各有不同。我以为司马谈所讲的“六家”,
           的确都是当时的重要学派,可是除了这“六家”以外,自成一家之言
           的还很多。我们现在不必纠缠在这些学派的分合上,更重要的是分析
           这些学派所代表所反映的阶级关系。
               大体说来,儒家是古代贵族文化的保持者。他们讲礼乐,讲名
           分,讲宗法,讲井田,讲孝悌仁义,把传统的贵族文化加以总结,加
           以整理修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并赋予了一些新内容、新意义,
           想用以教化人民挽救当时社会的危机。这种代表贵族的学说几经变化
           与发展,一直成为后来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墨家舍己为人,长于技
           巧,直接和儒家相对立。他们所代表的是下层社会,而特别和手工业

           者接近。道家代表已经没落了而过着隐遁生活的贵族。他们饱经世
           变,阅历过许多成败兴亡,看破了人世的“繁华”,又因为沦落在社
           会下层,接近农民,所以对当时的统治者抱有反感,而时时流露出不



           8   哲学课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