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2017
P. 18
治下的农民来供给,不仅供给农产品,而且还要“为公子裘”,“为公
子裳”,服各种工役,献各种用品,什么都包办下来了。自然,有些
高级用具和奢侈品需要专门技巧或者从远方罗致,不是公社中一般农
民所能供给的,所以特别从公社中选拔出一部分人,让他们专门从事
工艺和商业的活动。但是这只是隶属于官府,专为贵族服务的一种官
工、官商,还不是一种私人独立的社会行业,正和农民隶属于贵族而
不能独立于社会以外是一样的。但是从春秋以后,工商业就逐渐发达
起来。到了战国,更显然形成了一个工商业空前繁荣的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工商业的发达,表现在都市的兴起,表现在商人
的活动,表现在货币的流通,表现在手工业的多样分工。正如孟子所
说,“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一个人所需用的东西,已不能全由
本身自造,而必须由各种手工业者来供给,所以不能不“通功易事”,
拿出各自的生产品互相交易。荀子更说:“北海则有……然而中国得
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然而中国
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
足乎鱼,农夫不斫削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可见当
时全中国各区域间交易频繁,已经形成一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经济
网,绝不像从前那样各公社隔绝孤立,老死不相往来,纯是自然经济
的世界了。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繁盛的都市。如齐国的临
淄,居民就有七万户,苏秦曾形容道:“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种繁荣
景象,当然是春秋以前所看不到的。
三、阶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整个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也都起了变
化。很明显的如:
6 哲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