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1974
P. 41

儿时期的宠爱和无条件照顾,这是让关系稳固发展的黏合剂,象征
               着最深的信赖。

                   在日本,竟然有个词用来说明这种结合了脆弱与归属感的情
               绪,此事令许多情感学家感到好奇。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人类学
               家对“撒娇”非常感兴趣,认为这证明了即便是最亲密的情感,也

               是由所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塑造而成。
                   此外,撒娇在日本传统集体主义文化中发展已久,由此可以理

               解日本社会持续颂扬团队依赖胜过个人主义的缘由。有学者甚至进
               一步主张,“撒娇”定义了日本的国民性格,如今看来,这种说法
               是过度简单的论断。

                   再者,日本人谈起撒娇乐趣时泰然自若,令我们觉得不可置
               信。为何一些母语为英语的人在设法清楚表达类似经验时会变得笨

               嘴拙舌?也许英语在这部分词汇的阙如,充分证明了母语为英语的
               人是多么难以接受别人的援助。他们担心被视为贫困或幼稚,担心
               成为无法忍受的义务锁链的一环(见:Gratitude 感激)。

                   又或许,最不能忍受的是难为情——如此一来,就得承认他们
               未必如自诩的那般,是个完全自给自足的成年人。




                   ※ 互见:慰藉;脆弱。

















               情绪 之书                                                   7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