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1971
P. 20
6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其自然倾圮,无力保护;二、在艺术标准之一时失掉指南,公私宅第园馆街
楼,自西艺浸入后忽被轻视,拆毁剧烈;三、缺乏视建筑为文物遗产之认识,
官民均少爱护旧建的热心。
在此时期中,也许没有力量能及时阻挡这破坏旧建的狂潮。在新建设方
面,艺术的进步也还有培养知识及技术的时间问题。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
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
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
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
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
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
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
制止,亦可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
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
中国金石书画素得士大夫之重视。各朝代对它们的爱护欣赏并不在文章
诗词之下,实为吾国文化精神悠久不断之原因。独是建筑,数千年来,完全
在技工匠师之手。其艺术表现大多数是不自觉的师承及演变之结果。这个同
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建筑情形相似。这些无名匠师,虽在实物上为世界留下
许多伟大奇迹,在理论上却未为自己或其创造留下解析或夸耀。因此一个时
代过去,另一时代继起,多因主观上失掉兴趣,便将前代伟创加以摧毁,或
同于摧毁之改造。亦因此,我国各代素无客观鉴赏前人建筑的习惯。在隋、
唐建设之际,没有对秦、汉旧物加以重视或保护。北宋之对唐建,明、清之
对宋、元遗构,亦并未知爱惜。重修古建,均以本时代手法,擅易其形式内
容,不为古物原来面目着想。寺观均在名义上,保留其创始时代,其中殿宇
实物,则多任意改观。这倾向与书画仿古之风大不相同,实足注意。自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