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1971
P. 22
8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无疑的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扬光大我
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
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
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欧美建筑以前有“古典”及“派别”的约束,现在因科学结构,又成新
的姿态,但它们都是西洋系统的嫡裔。这种种建筑同各国多数城市环境毫不
抵触。大量移植到中国来,在旧式城市中本来是过分唐突,今后又是否让其
喧宾夺主,使所有中国城市都不留旧观?这问题可以设法解决,亦可以逃避。
到现在为止,中国城市多在无知匠人手中改观。故一向的趋势是不顾历史及
艺术的价值,舍去固有风格及固有建筑,成了不中不西乃至于滑稽的局面。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
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
至于消灭的现象。四十年来,几个通商大埠,如上海、天津、广州、汉口等,
曾不断地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实在是反映着外国人经济侵略时期。大部
分建设本是属于租界里外国人的,中国市民只随声附和而已。这种建筑当然
不含有丝毫中国复兴精神之迹象。
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同样的必须采用西洋方法,但
一切为自觉的建设。由有学识、有专门技术的建筑师担任指导,则在科学结
构上有若干属于艺术范围的处置必有一种特殊的表现。为着中国精神的复兴,
他们会作美感同智力参合的努力。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
“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因为最近建筑工程的进步,在最清醒的建筑理论立场上看来,“宫殿
式”的结构已不合于近代科学及艺术的理想。“宫殿式”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
国建筑的外貌。建筑师想保留壮丽的琉璃屋瓦,更以新材料及技术将中国大
殿轮廓约略模仿出来。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衙,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