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1959
P. 57
第一,我们这样地解释美的本质,不但可以打消美本在物及美全
在心两个大误解,而且可以解决内容与形式的纠纷。从前学者有人主
张美与内容有关,有人以为美全在形式,这问题闹得天昏地暗,到现
在还是莫衷一是。“内容”“形式”两词的意义根本就很混沌,如果它
们在艺术上有任何精确的意义,内容应该是情趣,形式应该是意象:
前者为“被表现者”,后者为“表现媒介”。“未表现的”情趣和“无
所表现的”意象都不是艺术,都不能算是美,所以“美在内容抑在形
式”根本不成为问题。美既不在内容,也不在形式,而在它们的关
系——表现——上面。
其次,我们这种见解看重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自
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
已经是艺术品。比如欣赏一棵古松,古松在成为欣赏对象时,绝不是
一堆无所表现的物质,它一定变成一种表现特殊情趣的意象或形象。
这种形象并不是一件天生自在、一成不变的东西。如果它是这样,则
无数欣赏者所见到的形象必定相同。但在实际上甲与乙同在欣赏古
松,所见到的形象却甲是甲乙是乙,所以如果两个人同时把它画出,
结果是两幅不同的图画。从此可知各人所欣赏到的古松的形象其实是
各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所常具的个性,因为它是各人临时
临境的性格和情趣的表现。古松好比一部词典,各人在这部词典里选
择一部分词出来,表现他所特有的情思,于是有诗,这诗就是各人所
见的古松的形象。你和我都觉得这棵古松美,但是它何以美?你和我
所见到的却各不相同。一切自然风景都可以作如是观。陶潜在“悠然
见南山”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李白在觉
美之来源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