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1931
P. 32
从 消化系统 看肝的情况
中医看消化系统和肝的关联
中医的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关系密切,其中肝属
木,脾属土,当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就会产生肝木克脾土的表现。所以临床发现,大多数肝
病患者会同时出现脾胃消化不良的症状。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肝病的重要原则:“见肝之
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当我们治疗肝病时,要维护与强化脾胃的消化系统,因为
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有着完备的消化功能,可吸收食物与药物精华,增强元气与免疫力,
提高肝病的治愈率。
常出现的肝脏病证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表明肝有疏泄功能,掌管全身气机的正常运
作,以通畅、循行无阻碍为佳,肝气郁结则主要会影响消化功能、情绪管控与气血循环。所以
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时,会出现脾胃功能障碍及胆汁分泌排泄不良等消化症状,并产生以下常
见的病证。
病证①:肝脾不调
出现症状: 当情绪郁闷时,脾胃气虚者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闷、大便较软、体重减轻、
不长肉等消化吸收功能失常的症状。
处理方式:服用玫瑰花、麦芽、党参、葛根等来疏肝健脾、调理肠胃。
病证②:脾胃虚寒
出现症状: 怕冷怕风、胃酸分泌过多、胃痛或腹泻,严重的会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
处理方式:服用肉桂、川七、白术等来暖胃、散寒止痛。
病证③:肝胃不和
出现症状: 胃中产生消化不佳的浊气,向上则会出现打嗝、恶心反胃、呕吐酸水、胃食管反流、
食管灼热疼痛等。
处理方式:服用竹茹、黄芩、陈皮、厚朴等来和胃降气、止呕。
病证④:肝胃火热
出现症状: 烦躁易怒、容易饥饿却吃不多、干呕胀气、排便不顺、大便干硬、羊屎便、便秘、
便血等。
处理方式:服用决明子、玉竹、柴胡等来清肝退火、润肠通便。
脾胃是人体吸收食物精华与药物成分的主要器官,若消化吸收功能失常,身体细胞将因无
法更新修复而败坏,所以后天之本——脾胃的保养,是维护健康的首要原则。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