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西南联大心理学通识课
P. 39
也常是“自觉的”一词的同义语。
自觉性是人类意识的特点。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
的活动,就是在活动之前,活动的最终结果和获得结果的步骤,都已
经存在于活动者的意识中。意识的自觉性也是和语言活动分不开的。
人在从事一种活动时,能用语言描述这种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自觉
的。例如一个人写字是自觉的,有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能回答,“在
写字”。会骑自行车的人难于向初学的介绍保持车子不倒的经验,因
为骑车时的肌肉活动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不能用语言描述。
由于人的意识是自觉的,人才能以预定的目标、计划控制自己
的活动。任何动物都做不到这一点。例如当一只猴子的面放两个扣着
的杯子,把一块食物放到一个杯子里面。猴子看到那个杯子底下有食
物,但不许它立刻去拿。一般猴子能等 30 秒钟去拿食物,不会弄错,
过了稍长时间,它就把食物的位置忘记了。这薄弱的记忆主要是因为
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活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
(三)社会实践。有的高等动物也有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表现出一定的“行动思维”,但这些活动都是和动物的本能活动分不
开的。例如黑猩猩等动物,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用棍棒扒取远处的食
物。这种活动是和猿类把弄物体的本能活动密切相关的。实验室的黑
猩猩等,只要遇到棍棒,就会拿起来,反复投掷、玩弄。
人的意识则来源于实践经验。人的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像镜子那样产生当前物体
的映像。人是在作用于客观事物时产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
关于客观事物的意识的。人对于一种事物,如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实
第二讲 意 识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