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西南联大心理学通识课
P. 31

叙述当前的客观事物,也能叙述自己的活动。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初步掌握语言时,只能称道客观事
               物或自己的要求,不能描述自己的活动。到能描述自己的活动时,有

               计划的活动——这是自觉的意识活动的表现——也就出现了。一种极
               为可能的情况是:有了反映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和对这种活动的叙

               述,这种叙述由对人到对己,由用有声的完备的语言到用无声的简略
               的语言,逐步发展成为自觉的意识活动。

                   儿童有自觉的意识活动是脑的第二信号系统逐渐成熟、两种信号
               系统协同活动的表现。客观事物引起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产生

               自觉的意识。如果只引起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如在睡眠中因感冷热
               而盖上或拿开被子,那就是不自觉的活动。心理学对于人的意识的自

               觉性了解还很少,如果不从脑的活动机制方面进一步研究,那是难以
               获得更多结果的。

                   人在接触外界事物的活动中,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大
               脑活动产生感觉,人根据感觉调节接触外界事物的活动,又进一步影

               响外界事物。这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的简约叙述。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

               对现实的反映又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就是反映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人的意识反映客观规律,人认识客观规律之后,用它改造客观世界,

               就是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由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
               本质产生的。这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也可以得到旁证。儿童最初表现

               主动性,声明“我自己做”,是在他初步掌握了运用玩具或工具的操
               作方法之后。这表明: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表现出能动性。



                                                   第一讲  心理学研究什么?    9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