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87

五、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诗的理想是情趣与意象的诉合无间,所以必定是“主观的”与

              “客观的”。但这究竟是理想。在实际上“主观的”与“客观的”虽不
               是绝对的分别,却常有程度上的等差。情趣与意象之中有尼采所指出

               的隔阂与冲突。打破这种隔阂与冲突是艺术的主要使命,把它们完全
               打破,使情趣与意象融化得恰到好处,这是达到最高理想的艺术。完

               全没有把它们打破,从情趣出发者止于啼笑嗟叹,从意象出发者止于
               零乱空洞的幻想,就不成其为艺术。这两极端之中有意象富于情趣

               的,也有情趣富于意象的,虽非完美的艺术,究仍不失其为艺术。
                   克罗齐否认“古典的”与“浪漫的”分别,在理论上自有特见,

               但是在实际上,古典艺术与浪漫艺术确各有偏重,也毋庸讳言。意象
               具有完整形式,为古典艺术的主要信条,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浪漫艺术

               则大半作品都不免有缺陷,例如十九世纪初期诗人,柯尔律治和济慈
               诸人,有许多好诗都是未完成的断简零编。情感生动为浪漫派作品的

               特色,但是后来写实派作者却极力排除主观的情感而侧重冷静的忠实
               的叙述。“表现”与“再现”不仅是理论上的冲突,历史事实也很明

               显地证明作品方面原有这两种偏向。
                   姑就中国诗说,魏晋以前,古风以浑厚见长,情致深挚而见于文

               字的意象则如叶燮在《原诗》里所说的“土簋击壤穴居俪皮”,仍保
               持原始时代的简朴。有时诗人直吐心曲,几仅如嗟叹啼笑,有所感触

               即脱口而出,不但没有在意象上做功夫,而且好像没有经过反省与回
               味。我们试玩味下列诸诗:



                                                            中国诗学七讲    67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