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86

以逼近音乐为指归。”克罗齐引这句话而加以补充说:“其实说得更精

           确一点,一切艺术都是音乐,因为这样说才可以见出艺术的意象都生
           于情感。”克罗齐否认“古典的”与“浪漫的”分别,其实就是否认

          “客观的”与“主观的”分别。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诗坛上曾经发生一次很热烈的争执,就是“帕

           尔纳斯派”(Parnasse)对于浪漫主义的反动。浪漫派诗的特点在着重
           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谓“想象”也是受情趣决定。离开“自我”便

           无情趣可言,所以浪漫派诗大半可看成诗人的自供。帕尔纳斯派受写
           实主义的影响,嫌浪漫派偏重唯我主义,不免使诗变成个人怪癖的暴

           露。他们要换过花样来,提倡“不动情感主义”,把自我个性丢开,
           专站在客观地位描写恬静幽美的意象,使诗和雕刻一样冷静明晰(浪

           漫派要和音乐一样热烈生动,与此恰相反)。
               从这种争执发生之后,德国哲学家所常提起的“主观的”和“客

           观的”一个分别便被批评家拉到文学上面来,于是一般人以为文学原
           有两种:“主观的”偏重情感的“表现”,“客观的”偏重人生自然的

          “再现”。其实这两种虽各有偏向,并没有很严格的逻辑的分别。没有
           诗能完全是主观的,因为情感的直率流露仅为啼笑嗟叹,如表现为

           诗,必外射为观照的对象(object) 。也没有诗完全是客观的,因为艺
           术对于自然必有取舍剪裁,就必受作者的情趣影响,像我们在上文已

           经说过的。左拉(Zola)本是倾向写实主义的,也说:“艺术作品只是
           隔着情感的屏障所窥透的自然一隅。”帕尔纳斯派在实际上也并未能

           彻底实现“不动情感主义”,而且他们的运动只是昙花一现,也足证
           明纯粹的、“客观的”诗不易成立。



           66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