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92
尔独何辜限河梁”四句,也有情景吻合之妙。这种随时随境用意象比
兴的写法打破固定地在起头几句用比兴的机械,实在是一种进步。此
外汉魏诗渐有全章以意象寓情趣,不言正意而正意自见的,班婕妤的
《怨歌行》以秋风弃扇隐喻自己的怨情是著例。这种写法也是《国风》
里所少有的。
中国古诗大半是情趣富于意象。诗艺的演进可以从多方面看,如
果从情趣与意象的配合看,中国古诗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
是情趣逐渐征服意象,中间是征服的完成,后来意象蔚起,几成一种
独立自足的境界,自引起一种情趣。
第一步是因情生景或因情生文,第二步是情景吻合、情文并茂,
第三步是即景生情或因文生情。
这种演进阶段自然也不可概以时代分,就大略说,汉魏以前是第
一步,在自然界所取之意象仅如人物故事画以山水为背景,只是一种
陪衬。
汉魏时代是第二步,《古诗十九首》、苏李赠答及曹氏父子兄弟的
作品中意象与情趣常达到混化无迹之妙,到陶渊明手里,情景的吻合
可算登峰造极。
六朝是第三步,从大小谢恣情山水起,自然景物的描绘从陪衬
地位抬到主要地位,如山水画在图画中自成一大宗派一样,后来便渐
趋于艳丽一途了。如论情趣,中国诗最艳丽的似无过于《国风》,乃
“艳丽”二字不加诸《国风》而加诸齐梁人作品者,正以其特好雕词
饰藻,为意象而意象。
转变的关键是赋。赋偏重铺陈景物,把诗人的注意渐从内心变化
72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