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40
P. 41
第一章 群方之冠:桂枝汤 019
常遗憾,因为杭州附近现在太富裕了,大家不屑于种这种芍药,所以
杭白芍特别少了。浙江附近的白芍产得很多,比如说仪征,那里就非
常多。
陶弘景说,其他地方也有赤芍,“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它是
通的、泻的,止痛的。后世越区分越多,唐朝基本上就已经明确,白
芍是敛阴的、补阴的,赤芍是泻的。到宋代,许叔微就曾经问那些名
医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很混乱。
后世,大家把两者的功用实际上已经区分得比较清楚了。白芍是
敛阴的,它酸甘,微寒,擅长养血、调经、平肝、止痛,能够敛阴止
汗。赤芍的作用和白芍有重叠的地方,但是它主要的作用是通,它的
药性是微寒的,能够散瘀、止痛、活血、清热、凉血。
白芍和赤芍到底是什么植物?实际上说法不一样。古代,李时珍
等有一种说法,就是开白花的是白芍,开红花的是赤芍。这是说法之
一,但是因为白芍开出来的花有白,有红,所以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养殖的、种植的是白芍,野生的是赤芍。
现在确实有一些野生的芍药,采来当作赤芍。
根据陶弘景讲的,在南北朝时,江南一带产的是白芍,其他都是
赤芍。实际上后来根据文献调查,可能西北高原、海拔稍微高点的地
方,产的是赤芍。
张锡纯也持这个观点,他以前没见过赤芍长什么样,后来到了东
北,开设立达中医院,在那里看到了赤芍。所以张锡纯就知道了,赤
芍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基本上认为,把根切片,煮完了再晒干的是白芍。像西
北、东北的山里边野生的,不需要炮制,拿来直接晒干的就叫赤芍。
有时我们会把它们放在一起用,让效果更全面一些,有时候也会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