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19
P. 49

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此已与楚辞相近似。他者若“沧浪之歌”,亦此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所引楚歌)


              (缨,古代谓帽缨,乃所以系。)孔子闻之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
               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离娄上》沧浪在楚,是楚人之歌。
               然此仍为诗而非赋,盖尚可歌也,赋则可颂(诵)而不可歌。
                   诗而为赋,亦文体之变也。此“赋”乃辞赋。赋,铺张也,本
               为“赋、比、兴”之赋,后单独发展为一种文学样式。哲理赋如《荀
               子》,汉赋均为“辞赋”。汉代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班固等均为辞

               赋家。(汉代辞赋具有文学史上的价值,应予适当评价。)自枚乘《七
               发》、班固“两都”以下,叙事、写景多出于“楚辞”。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五家,赋有四家:屈原、荀卿、陆
               贾及杂赋。荀子有《赋篇》,作风与屈原不同,仍为四字一句,而能
               颂(诵)不能歌,与“诗三百篇”不同。屈原赋乃文学之最早者,
               后世之描写方法多出于楚辞,后之纯文学亦出于此。(“文”,广义
               而言。)


                                                               先秦文学    37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