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17
P. 51

为常也。(《秋水》)


                   这些话真是剔透玲珑,开明极了。他认为古今之异,犹之乎水陆
               舟车之不同;行古道于今世,犹之乎使猴子穿着周公的衣服。把所谓
              “仁义”那些大道理都只当作客店(蘧庐)一样,只能在旅途中临时
               暂住一下,长久住下去是不行的。“礼义法度,应时而变。”早晚市价
               不同,“未可以为常”。这里边一点保守泥古的气味都没有了。
                   可是这里发生一个问题:既然说一切都要“应时而变”,同时又

               要返淳还朴,回复到原始自然状态,这是不是矛盾呢?我觉得这里
               面是有点矛盾的。但是庄子所以这样讲,倒另有个道理。我们应该知
               道,庄子基本上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是否定一切的。这种虚无主义
               一方面反映了没落阶级对现实的不满,所以什么都要否定;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没落阶级找不到出路,对什么都没有信心。他说什么“应时
               而变”,无非想证明一切都不可靠,什么好,什么坏,一切都没有定
               准。照他讲,大小没一定,寿夭没一定,都是相对的。什么是正味、
               正色……也都没一定,都是相对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
               亦一无穷也,非亦一无穷也”。是非善恶都没一定,都是相对的。这
               样一来,也就无所谓大小、寿夭,无所谓正味、正色,无所谓是非善
               恶,而一切都被否定。于是乎浑浑噩噩,漆黑一团,不是正回到他所
               理想的那个自我麻醉的“混沌”境界了吗?可是尽管如此,他这个一
               切皆变的看法,毕竟带有进步性,里面闪烁着一种辩证思想的光芒。



















                                                               先秦思想    39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