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1974
P. 54
益着想,激情也是某些具有破坏性的人需要加以抑制的东西(见:
Anger 愤怒)。
对现代许多人而言,将生活维持在平衡状态似乎是无意义,甚
至不合理的目标。我们可能认为缺乏羡慕或欲望等情绪的生活,只
会索然无味。不过,许多人之所以对冷漠怀有戒心,大部分原因可
以追溯到基蒂·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谋杀案上。
1964 年 3 月,28 岁的吉诺维斯在纽约市某栋公寓附近被谋杀。
但这起谋杀案并非不寻常的事件。令人诧异的是,隔天报纸报道的
内容中提到公寓所在的街区有 38 位居民在听见她的尖叫声后来到
窗户旁,并目睹了她被袭击的过程,却没有一人开口呼救。当时许
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身为群众的一分子会使人们陷入疯狂状态。
这种暴民行为和“团体精神”理论所依据的概念是,身为群众的一
分子,意味着可以宣泄原始情绪和不理性的冲动(另见:Panic 恐
慌)。然而基蒂·吉诺维斯惨遭杀害却是另一回事,仿佛这些袖手
旁观的居民蒙蔽了他们的警觉心或同情本能,或者他们总认为别人
会出手搭救。
吉诺维斯谋杀案变成在大都市蔓延的一种新疾病的明确象征,
心理学家拉丹(Bibb Latané)和达利(John Darley)称之为“旁观
[1]
者冷漠”或“旁观者效应” 。在后续讨论中,冷漠不只被定义成懒
惰或是无精打采,而是动机或意图的丧失,当我们感觉“被淹没”
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空虚和漠不关心。冷漠和挫败感有着密切的
关系,类似于当我们认为问题的责任在于别人时,可能会产生的麻
痹感和怠惰感。
[1] 注释:“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指有旁观者在场时会产生抑制助人行为的现象。
20 The Book of Human Emo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