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1972
P. 59
贰 《营造法式》看详 021
同。次从上折簇梁尽处,量至橑檐枋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中折簇梁,斜向上
折簇梁当心之下;又次从橑檐枋心立下折簇梁,斜向中折簇梁当心近下,令中折
簇角梁上一半与上折簇梁一半之长同。其折分并同折屋之制。唯量折以曲尺于弦上
取方量之。用瓪瓦者同。
右(上)入“大木作制度”。
【梁注】
[1]“修”,即长度或宽度。
[2]“峻”,即高度。
[3]“皇朝”,指宋朝。
【译文】
《周官 · 考工记》上说:“工匠修建田间的水渠等农田设施,规定草屋顶举高
为跨度的三分之一,瓦屋顶举高为跨度的四分之一。郑司农注说:各自确定屋子
南北的深度,分别以其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为举折的高度。”
《通俗文》上说:“屋势最上方平整而下端倾斜曲折就叫作陠(读必、孤的切
音,今读 p$)。”
《刊谬正俗》音字上说:“陠,就是如今所说的陠峻。”
皇朝(北宋)景文公宋祁《笔录》上说:“如今建造的房屋,屋势倾斜曲折的
叫作庯峻。齐魏时期,把仪表堂堂、长相俊俏讨喜的人称作庯峭、庯峻,大概即
是此意。”(如今称作举折。)
看详:现在举屋的方法,以前后橑檐枋中线之间的距离,将其四等分;从橑
檐枋的背部到脊槫的背部,四分中举起一分。虽然殿阁、厅堂、廊屋之类,稍有
增加,大概都以四分中举起一分为主制,正好与经传相合。现在只按《周官 · 考
工记》制定下条。
举折的制度:先以一尺为一丈,以一寸为一尺,以一分为一寸,以一厘为一
分,以一毫为一厘(即按 1:10 的比例),在平整的墙壁上画出所要建屋子的侧样
草图,确定上举和下折的倾斜和走势,然后可以得出屋内梁柱的高矮,卯眼之间
的距离远近。(即如今俗称的“定侧样”,也叫“点草架”。)
举屋的方法:如果是殿阁楼台,先测量前后橑檐枋中线之间的距离,将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