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1970
P. 38
中医的常识
对象,动的是“意”,她要考虑这个男孩的收入怎么样,有没有房子,结没
结过婚,如果离婚了有没有孩子……这都是后天意识层面的事。但合丈母
娘意的,往往闺女不动心;闺女动心的,往往丈母娘不满意。很多家庭悲
剧就这么发生了。
有些人没学好钢琴,非逼着孩子学钢琴,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结果孩子会很痛苦;有些人到父母死了以后,才去选自己喜欢的工作;有
些人在退休以后,才找到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
能活得完全从心所欲很难,我们只能在心和意之间尽量找一个平衡点。
你要是完全为了爱活着,就不要结婚了,结婚完全是后天的意识行为,是
人类社会特有的。我们要在其中找平衡,要了解自己。
以上“认”“识”“知”三个字还是意识层面的东西,离学好中医
差了最关键的一步——动心。下面三个字就进入了“慧”的层次——
“觉”“感”“悟”。
9. 中医的本源是“巫”
中医的本源是“巫”。在古书中,巫是能沟通天地、鬼神,身体感觉能
力非常强的人,但传到后世,人心逐渐涣散、没落,人逐渐退化,丧失了
这种本能。这在《庄子》里有很多相关的论述。秦汉以后,“巫”分成了两
支,一支进入了庙宇,成为现在所谓的道教;另一支入世,就变成了现在
的中医。
在华佗、张仲景那个年代,还有陶弘景、葛洪、孙思邈等人都是道和
医不分的,是一体的,从唐开始就变成儒医了。道家是讲修身的,处于静
的状态。人只有在静的状态才能开慧,恢复敏锐的感觉能力。儒家是到唐
宋的时候把道和佛的东西都拿过去了,全变成了纸面上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没有修身的功夫,就体会不到经络、药性,怎么做大夫?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