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1960
P. 83

“习”即是上文所说的习惯。孔子说: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九)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十五)


                   这两章意同而辞小异,可见这是孔子常说的话。他说不曾见好德
               如好色的人,可见他不信好德之心是天然有的。好德之心虽不是天然
               生就的,却可以培养得成。培养得纯熟了,自然流露,便如好色之心

               一般,毫无勉强。《大学》上说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便是道德
               习惯已成时的状态。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六)


                   人能好德恶不善,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便是到了“好之”的地
               位。道德习惯变成了个人的品行,动容周旋,无不合理,如孔子自己
               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便是已到“乐之”的地位了。
                   这种道德的习惯,不是用强迫手段可以造成的。须是用种种教育
               涵养的工夫方能造得成。孔子的正名主义,只是要寓褒贬,别善恶,
               使人见了善名,自然生爱;见了恶名,自然生恶。人生无论何时何
               地,都离不了名。故正名是极大的德育利器(参看《荀子·正名》篇
               及《尹文子·大道》篇)。此外孔子又极注重礼乐。他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八)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十六)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而不为
                  《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 (十七)
                       恭而无礼则劳(有子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慎而无
                   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八)




                                                               诸子哲学    63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