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1937
P. 70
30 西方哲学史
不可分割的。这里的“一”不是赫拉克利特理论中的那种对
立统一,因为在巴门尼德这里没有对立。例如,他显然认为,
“冷”的意思只是“不热”,“黑暗”的意思只是“不亮”而已。
巴门尼德对“一”的构想,与我们对上帝的构想不同;他似乎
认为“一”是物质的,而且是可扩展的,因为他说“一”是球
形。但它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整个“一”无所不在。
巴门尼德把他的学说分成两部分,分别称为“真理之道”
和“意见之道”。后者我们不必去理会。从他保留下来的言论
来看,真理之道的要点如下:
“不存在的,你就无法得知——就是不可能——也无法说出
它;因为你可以思考一个事物,和那个事物存在,是一回事。”
这种论点的本质是:当你思考的时候,你思考的是某种事
物;当你使用一个名字的时候,它一定指代了某种事物。因此,
思想和语言都需要外部客体。而且,既然你可以在某一时刻想
到或者说到这种客体,也可以在另一时刻想到它或说到它,这
说明凡是能被想到或说到的,一定在所有时间中都存在。由此
可见,不可能有变化,因为变化就在于事物的形成或消失。
这是第一个从思想和语言推论整个世界的哲学例子。我们
当然会说这个推导过程是符合逻辑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去看看
其中包含了哪些符合真理的要素。
对于这个论点,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如果语言并非全无意
义,语言中的字词必然是有所指的,通常来讲,这些字词的意
思一定不是只指向其他字词,而是指向存在的某种事物,那种
事物可能是我们会谈到的,也可能是我们不会谈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