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1937
P. 72
32 西方哲学史
一个词被应用的时候是有意义的,那它一定指代了什么,不会
什么也不表示,因此这个词所指代的,在某个层面来看,一定
存在。
巴门尼德认为,字词全都有一个恒定不变的意思;实际上
这就是他论证的基础,他认为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对于一个
词,虽然字典或者百科全书给出了官方的且为社会所公认的释
意,但是在使用同一个字词的时候,没有哪两个人在脑海中会
出现完全一致的想法。
巴门尼德继续争辩到,既然我们现在能够知道通常被认为
是过去的事物,那它就不是真的属于过去,而一定在某种意义
上存在于现在。由此,他做出推论,没有所谓变化这种东西。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并不掌握过去的知识。当你回想
过去,回忆就发生在现在,但是你的回忆与你回想的事件并不
完全相同。回忆提供了对过去事件的一种描述,而且从实用角
度来看,对描述和描述对象加以区分,是没有必要的。
完整的论证表明,从语言中勾勒出形而上学的结论是多么
容易,避免这类错误论证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对语言逻辑和心
理学研究方面,如何比大多数形而上学者更深入。
后来的哲学,一直到非常现代的阶段,从巴门尼德那里接
受的,不是所有变化皆不具备任何可能性,这是一种过于粗暴
的悖论,而是物质不灭。巴门尼德直接的后继者并没有使用过
“物质”这个词,但是这个概念已经在他们的思想中成形。物
质被视作各种描述的恒定对象。如此,它就变成了哲学、心理
学、物理学和神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自此持续了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