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1935
P. 64

040   幸福之路



           情形内阻止这病象。病根是一般人所公认的人生哲学,以为

           人生是搏斗,是竞争,尊敬是属于胜利者的。这种观点使人
           牺牲了理性和思悟,去过度地培养意志。或许我们这么说是
           倒果为因。清教徒派的道学家,在近代老是大声疾呼地提倡

           意志,虽然他们原本着重的是信仰。可能是,清教徒时代产
           生了一个种族,它的意志发展过度,而理性与思悟却被抛在

           一边,所以这种族采取了竞争的哲学,以为最适合它的天性。
           不问竞争的起源究竟如何,这些爱权势不爱聪明的现代恐龙,
           的确有了空前的成功,普遍地被人模仿:他们到处成为白种

           人的模型,这趋势在以后的百年中似乎还要加强。然而那般
           不迎合潮流的人大可安慰,只要想到史前的恐龙最后并未胜

           利,它们互相残杀,把它们的王国留给聪明的旁观者承受。
           我们现代的恐龙也在自杀。平均而论,他们之中每对夫妇所
           生的儿女不到两个;他们对于人生并没有相当的乐趣可使他

           们愿望生男育女。在这一点上,他们从清教徒派的祖宗那里
           承袭下来的过度的狂热哲学,似乎并不适合这个世界。那批

           对人生的瞻望使他们如是不快,以致不愿生孩子的人,在生
           物学上看来是受了死刑的宣判。多少年后,他们一定要被更
           快乐、更欢畅的人替代。

               竞争而当作人生的主体,确是太可怕,太执拗,使肌肉
           太紧张,意志太专注;倘用作人生的基础的话,绝不能持续

           到一二代。之后,定会产生神经衰弱,各种遁世现象,和工
           作同样紧张同样困难的寻欢作乐(既然宽弛已成为不可能,)
           临了是因不育之故而归于灭亡。竞争哲学所毒害的,不止工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