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谢谢你是我妈妈
P. 31
等策略)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同篇又说: “故善用兵者,屈人
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
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因为战争是劳民伤财的,如《作战》篇说:“凡用兵之法,驰
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
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用
间》篇又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
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故战而
胜,其牺牲亦不免,然拔人城,毁人国,其祸根亦愈深。所以在
用兵上,必须奉“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原则。
(六)主动原理:这是说,在作战时,我必须掌握战场的支配
权,常立于主动地位,陷敌于被动地位,处处受我左右,唯我的
意图是从,而我的动作则自由自在,出其意表而攻之,必可取胜。
如《虚实》篇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
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同篇又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
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不与我战者,乖其
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
是以十攻其一也……”《兵势》篇亦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
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七)利动原理:孟子喜谈仁义,而不谈利。孙子则着重于
利,这是兵法家与儒学家的不同之处。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
孙子把它分为三点。
总 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