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2020
P. 65

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所谓“七宝楼台”

               之类。民间文艺里常常见到的“牙床”等等,也正是这种作用。民间
               流行的小调以音乐为主,而不注重词句,欣赏也偏重在音乐上,跟吟

               诵诗文也正相同。
                   感觉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像所引起

               的感觉,也还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吟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
               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至于意义的欣赏,得靠综合诸

               感觉的想象力,这个得有长期的教养才成。然而就像教养很深的梁启
               超先生,有时也还让感觉领着走,足见感觉的力量之大。

                   小说的“百读不厌”,主要是靠了故事或情节。人们在儿童时代
               就爱听故事,尤其爱奇怪的故事。成人也还是爱故事,不过那情节得

               复杂些。这些故事大概总是神仙、武侠、才子、佳人,经过种种悲欢
               离合,而以大团圆终场。悲欢离合总得不同寻常,那大团圆才足奇。

                   小说本来起于民间,起于农民和小市民之间。在封建社会里,农
               民和小市民是受着重重压迫的,他们没有多少自由,却有做白日梦的

               自由。他们寄托他们的希望于超现实的神仙,神仙化的武侠,以及望
               之若神仙的上层社会的才子佳人;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会变成这样

               的人物。这自然是不能实现的奇迹,可是能够给他们安慰、趣味和快
               感。他们要大团圆,正因为他们一辈子是难得大团圆的,奇情也正是

               常情啊。他们同情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的“替古人担忧”,这
               也因为事奇人奇的缘故。过去的小说似乎始终没有完全移交到士大夫

               的手里。士大夫读小说,只是看闲书,就是作小说,也只是游戏文




                                                            文学以及审美    45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