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2000
P. 32
018 中国近代史
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
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
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
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
就是个好例子。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
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
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
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
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当时的士
大夫得了这样的一种印象,也是很自然的。林的奏章充满了他的自信
心,可惜自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得着机会与英国比
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
真的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
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
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
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
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
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
他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
材料编入《海国图志》。这部书
提倡以夷制夷,并且以夷器制
夷。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
林则徐画像 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