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00
P. 28
014 中国近代史
报告朝廷,中国大胜,因此全国都是乐观的。
英国政府接到义律的信以后,就派全权代表懿律率领海陆军队来
华。这时英国的外相是巴麦尊,有名的好大喜功的帝国主义者。他不
但索鸦片赔款、军费赔款,并且要求一扫旧日所有的通商限制和邦交
的不平等。懿律于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的夏天到广东洋面。倘
若英国深知中国的国情,懿律应该在广州与林则徐决胜负,因为林是
主战派的领袖。但英国人的策略并不在此,懿律在广东并不进攻,仅
宣布封锁海口。中国人的解释是英国怕林则徐。封锁以后,懿律北
上,派兵占领定海。定海并无军备,中国人觉得这是不武之胜。以后
义律和懿律就率主力舰队到大沽口。
定海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清廷愤懑极了。道光下令调陕、
甘、云、贵、湘、川各省的兵到沿海各省,全国脚慌手忙。上面要调
兵,下面就请饷。道光帝最怕花钱,于是对林则徐的信任就减少了。
七月二十二日他的上谕骂林则徐道:“不但终无实际,反生出许多波
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也。”
是时在天津主持交涉者是直隶总督琦善。他下了一番知己知彼的
功夫。他派人到英国船上假交涉之名去调查英国军备,觉得英人的船
坚炮利远在中国之上。他国的汽船,“无风无潮,顺水逆水,皆能飞
渡”;他们的炮位之下,“设有石磨盘,中具机轴,只须移转磨盘,炮
即随其所向”。回想中国的设备,他觉得可笑极了。山海关的炮,尚是
“前明之物,勉强蒸洗备用”。所谓大海及长江的天险已为外人所据,
“任军事者,率皆文臣,笔下虽佳,武备未谙”。所以他决计抚夷。
英国外交大臣致中国宰相书很使琦善觉得他的抚夷政策是大有希
望的。那封书的前半都是批评林则徐的话,说他如何残暴武断,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