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1984
P. 41

二一

                                      图 2-8 北京圆明园海晏堂铜版图
                   海晏堂是圆明园内长春园北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西洋楼建于乾隆十年至二十四年
               (1745—1759 年),由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欧洲传教士设计监造,中国工匠施工营建,它吸收
                了西洋建筑中的巴洛克形式。




                一切建筑。但清宫苑中的许多庭园建筑,却又有很多恰好是庄严平稳的宫

                廷建筑物,采取了江南建筑和自然风景配合的灵活布局的优良例子,如颐
                和园的谐趣园的整个组群和北海琼华岛北面游廊和静心斋等。

                    在这时期,中国建筑忽然来了一种模仿西洋的趋势,这也是开始于宫
                廷猎取新奇的心理,由圆明园建造的“西洋楼”(图 2- 8 )开端。当时所谓

                西洋影响,主要是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古典楼面,圆头发券窗子,柱头
                雕花的罗马柱子,彩色的玻璃,蚌壳卷草的雕刻和西式石柱、栏杆、花盆、

                墩子、狮子、圆球等各种缀饰。这些东西,最初在圆明园所用的,虽曾用
                                                                                            建筑
                琉璃瓦特别烧制,由意大利人郎世宁监造;但一般的这种格式花纹多用砖
                刻出,如恭王府花园和三海中的一些建筑物。北京西郊公园(即今天的动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