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1984
P. 45

台基、按柱高形成的屋身和上面的屋顶往往是中国传统建筑构成的三

                个主要部分。
                    当然这些都是一般的特征。必须指出,与框架结构同时发展的也有用

                砖石墙承重的结构,也有砖拱、石拱的结构,在雨量小的地区也有大量平
                顶房屋,也有由于功能的需要而不做台基的房屋。这是必须同时说明的。









                    二、斗栱


                    中国木框架结构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一般殿堂檐下非常显著的、富有装
                饰效果的一束束的斗栱。斗栱是中国框架结构体系中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

                点上的剪力的特有的部件(e l e m e nt ),用若干梯形(t r a bi z oi da l )木块——                 二五
                                                      b
                         a
                斗(T Y H ) 和弓形长木块——栱(T Y H ) 层叠装配而成。斗栱既用于梁头
                之下以承托梁,也用于檐下将檐挑出。跨度或者出檐的深度越大,则重叠
                的层数越多。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斗栱的装饰效果,因此往往也以层

                数之多少以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图 3- 2 )但是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
                将梁的宽度加大到比柱径还大,而将梁直接放在柱上,因此斗栱的结构作

                用几乎完全消失,比例上大大地缩小,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三、模数



                    斗栱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还在于自古以来就以栱的宽度作为建筑设


                                                                                            建筑
                a  为斗的俄文音注。——编者注
                b  为栱的俄文音注。——编者注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