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1980
P. 82
052 父母 挑战
藏她的真实意图,并运用她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的“神经失
调”为借口。她可能会患上说话强迫症,克制不住说话的冲动;
也可能会患上真正的健忘症,而不再是假装忘记。
道德意识和自觉意志只是整体人格的一部分。它们的发育,
是与孩子学习说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同步进行的。道德
意识,或者说善恶意识,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然而,其
教育意义往往被家长高估。口头说教往往只针对孩子的道德
意识和良知。这样的教育必定把孩子人格的所有其他方面(情
绪、习惯、冲动)都划分到他的自觉意志和知识范畴之外。由
于孩子本身的行为动机往往得不到理解,孩子也对说教抗拒不
从,因此,人们常常把这些“不可救药”的缺点归咎于遗传因
素、无法说清的本能,或者是深奥莫测的情绪冲动。然而,孩
子人格上的这些表现才是他真实意图的体现,孩子不愿承认正
是因为他的举动本就违背了自身的道德意识。如果他真的不知
道自己错了,我们应该指出他犯了错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
他自己其实非常明白,因此用良知来提醒自己是多余的——还
不只是多余的,实际上更是有害的。这会加剧孩子“大众常识”
与“个人意识”之间的内在冲突,而这种冲突在孩子做出不当
行为时就已经出现了。对孩子说教、跟他讲道理,只会令他内
心越发愧疚,这是这个时代最容易被误解的心理机制之一。很
少有人认识到内疚感不是悔恨的表达,相反它是为接下来继续
不当行为做铺垫。内疚感只会出现在那些假装为自己做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