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1980
P. 80
050 父母 挑战
是按照自己的“个人逻辑”行事的,也可以称为他的“个人意
识”。他明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假如他那么做能
为自己赢得想要的,他就会去做,哪怕明知不该那么做。孩子
会假装按规矩来,但是只要规矩妨碍了自己获得的地位和声望,
他就会把规矩置之脑后。只有在他的声望不受威胁的情况下,
他才会循规蹈矩。
这种“大众常识”和“个人意识”之间的冲突,不仅是孩
子身上的突出特点,在成年人身上也不例外。我们只承认自己
心中那些符合社会规范的意图。某些为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意
图而做出的行为,我们会“相信”那并非出于我们的本意,只
是一种没有多少理由或征兆的“冲动”。由于这样的意图是反社
会的,所以我们不肯为此承担责任,否则就没法保持我们“善
意”的表象。因此,我们会寻找各种借口,为这种令人困惑的
行为、冲动或情绪进行辩解。
孩子通过他们的体验发现了借口的价值。无论他做错了什
么,如果他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那么来自父母的批评和惩
罚就会减少一些。父母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借口,因为他们也需
要依赖这样的借口。没有什么能比孩子公开承认他的不良意图
更让父母感到糟糕的,他们无法容忍这样的公然反叛。只要孩
子肯找个借口,这至少说明他还愿意维持表面的和谐。比如,
孩子打碎了某件东西,如果他表示抱歉,并说他是不小心把这
件东西从手里滑落的,那么这远比他说,他对妈妈感到生气想
要故意砸掉东西要好得多。虽然毫无疑问后者才是他的真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