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1960
P. 28
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伦理的人生哲学了。这是反动的影响。
明代以后,中国近世哲学完全成立。佛家已衰,儒家成为一尊,
于是又生反动力,遂有汉学、宋学之分。清初的汉学家,嫌宋儒用
主观的见解,来解古代经典,有“望文生义”“增字解经”种种流弊。
故汉学的方法,只是用古训、古音、古本等等客观的根据,来求经典
的原意。故嘉庆以前的汉学、宋学之争,还只是儒家的内讧。但是汉
学家既重古训古义,不得不研究与古代儒家同时的子书,用来做参考
互证的材料。故清初的诸子学,不过是经学的一种附属品,一种参考
书。不料后来的学者,越研究子书,越觉得子书有价值。故孙星衍、
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俞樾诸人,对于经书与子书,简直没有上
下轻重和正道异端的分别了。到了最近世,如孙诒让、章炳麟诸君,
竟都用全副精力,发明诸子学。于是从前作经学附属品的诸子学,到
此时代,竟成专门学。一般普通学者,崇拜子书,也往往过于儒书。
岂但是“附庸蔚为大观”,简直是“婢作夫人”了。
综观清代学术变迁的大势,可称为古学昌明的时代。自从有
了那些汉学家考据、校勘、训诂的工夫,那些经书子书,方才勉强
可以读得。这个时代,有点像欧洲的“再生时代”(再生时代西名
Renaissance,旧译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到了“再生时代”,昌明古希
腊的文学哲学,故能推翻中古“经院哲学”(旧译烦琐哲学,极不通。
原文为 Scholasticism,今译原文)的势力,产出近世的欧洲文化。我
们中国到了这个古学昌明的时代,不但有古书可读,又恰当西洋学术
思想输入的时代,有西洋的新旧学说可供我们的参考研究。我们今日
的学术思想,有这两大源头:一方面是汉学家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方
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这两大潮流汇合以后,中国若不能产生一种中
国的新哲学,那就真是辜负了这个好机会了。
节选自《中国哲学史大纲》,标题为编者所加
8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