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1960
P. 24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二、哲学史

               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

           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
           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
           法。例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是恶
           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是无善无恶可
           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
           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的种类也有许多:
              (一)通史
               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之类。
              (二)专史
               1. 专治一个时代的,例如《希腊哲学史》《明儒学案》。
               2. 专治一个学派的,例如《禅学史》《斯多亚派哲学史》。
               3. 专讲一人的学说的,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康德的哲学》。
               4. 专讲哲学的一部分的历史,例如《名学史》《人生哲学史》《心

           理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
               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例
           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学说和孔子不同,孟子又


           4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