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1869
P. 35
阿贝力龙科
10 m 12 m 14 m 16 m
特征与习性 最古老纪录 最奇异纪录
这种兽脚亚目恐龙的头短,牙齿小且 标本 MSNM V5800 可以追溯到中侏罗世 萨氏食肉牛龙(Carnotaurus sastrei):发
粗壮,呈刀锋形,短颈,前后肢各有四指 (巴通期,距今 1.683 亿〜 1.661 亿年,现马 掘于冈瓦纳古陆西部(现阿根廷)的晚白垩
(趾)。腿短且能涉水,身体笨重,表皮有鳞 达加斯加)。还有更古老的是梅氏始阿贝力 世晚期地层中。它因为两只眼睛上方的两个
片存在。 龙(阿林期,距今 1.741 亿 〜 1.703 亿 年, 小角而引人注目。其面部很短,而且比例与
阿贝力龙是肉食动物,从阿贝力龙科演 现阿根廷),它可能是一只阿贝力龙科恐龙。 其他的阿贝力龙类差异很大。它的腿很长,
化而来。它们擅长捕捉不同类型的猎物,一 双眼位置朝向前方,非常善于捕获行动迅速
些长有比其他种类更宽的下颚,一些非常适 最新纪录 的小型猎物。
应于快速奔跑。 马氏印度龙、盗印度鳄龙、拉氏“大椎
食性:肉食性,捕食小型或大型动物。 龙”、马氏直角龙、古吉拉特容哈拉龙、纳 最早公布的种类
巴达胜王龙都是同时期的恐龙。它们被发掘 拉氏“大椎龙”(1890):发掘于印度斯
于印度斯坦(现印度)的晚白垩世(马斯特 坦(现印度)的晚白垩世晚期地层中。人们
时间范围 里赫特期,距今 6 900 万〜 6 600 万年)地 原先认为它属于蜥脚亚目恐龙,但后面推翻
层。它们中的一些有可能是同物异名。同一 了该观点,因为发现它生存的年代较近,而
从中侏罗世到晚白垩世晚期(距今 时期还有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凹齿似玛君龙和 蜥脚亚目恐龙在中侏罗世已灭绝了。之后人
1.683 亿〜 6 600 万年),从化石记录可知, 来自罗马尼亚的标本 FGGUB R.351,但后者 们确定它是一种阿贝力龙类,并创立了新属
它们总共生存了约 1.023 亿年的时间。 应该是一种鸭嘴龙类。 名——“拉氏”直角龙。
最小纪录 分类:中型 等级 I
由于尚不知道许多小型阿贝力龙科恐 化石记录 骨头或牙齿 足迹 前两者兼有
龙的年龄,人们因为对于它们之中到底哪 生存时间及活动范围
种最小仍存疑问。阿根廷的“肉食龙”未 中侏罗世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早期
定种,巴西的“斑龙”未定种,印度的拉氏
“大椎龙”和“斑龙”未定种的体型都是基于
其可能是幼年恐龙推测出的。最小的一个成
年标本是萨洛维塔哈斯克龙(Tarascosaurus
salluvicus),它生存于晚白垩世中期,在劳亚
古陆中部(现法国)被发掘。它的长度是标 早白垩世晚期 晚白垩世早期 晚白垩世晚期
本 URC R44 的 2/7,体重约是后者的 1/40。
最小的幼年标本
标本 CMN 50382 在摩洛哥早白垩世晚期
的地层中被发现,它留存有完整的股骨。它属
于一只长 1 m,重 3.4 kg 的小型肉食性恐龙。
最新公布的种类
皱褶龙
埃氏阿克猎龙(Arcovenator escotae,
阿贝力龙科 玛君龙亚科 玛君龙
2013):发掘于劳亚古陆中部(现法国)的
爆诞龙
晚白垩世晚期地层中。它是欧洲发现的最大
蝎猎龙
食肉牛龙族 食肉牛龙 阿贝力龙之一,长达 7.2 m,体重 950 kg。
萨洛维塔哈斯克龙
最小
纪录
1 : 17.12
标本: FSL 330202 幼体
标本:CMN 50382
全长: 3.1 m
臀高: 98 cm
体重: 90 kg
化石材料:胸椎骨
体型推测可信度:
1 m 2 m 3 m
15